正心正念|放下罣礙,腳踏七星,走在光明路上
有時你會發現,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,心情就不再那麼沉重。
彷彿一夜之間,某些東西從你心裡卸下了,輕鬆了,也自在了。
今天,我們想聊的,就是「如何輕鬆自在地活著」這件事。
要輕鬆,先放下罣礙
真正的自在,從來不是外在條件的改善,而是內心的釋懷。
放下罣礙,是我們修持中最基礎卻也是最深奧的課題。
若無法放下心裡的煩惱與執著,再多的經文、再多的神通,也只是徒增負擔。
那麼,該如何放下?
其實有兩條路,是祖師常指引我們修持的方法:
一、透過祖師的拆文,看見問題的源頭
很多門生常說,拆文像是一面鏡子,照出內心深處最隱密的念頭。祖師不僅會提醒你當下的困境,更會指出根源與因果。有些事情,我們自己想破頭都找不到方向,但祖師一句話,卻能讓人豁然開朗。
曾有門生說:「我才剛在心裡猶豫一件事,結果祖師的拆文就點出來了!」 這不是巧合,而是因為祖師知道我們的念頭早已在三界間震動,只是我們自己還沒意識到。
二、修持身口意,培養正心正念
修行不是一種表演,而是一場無聲的內觀。
「我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正心正念?」這是許多人的疑問。其實正與不正,表面看不出來,要靠日常的觀照來檢視。有沒有胡思亂想?有沒有口出怨言?有沒有在行為中隱藏算計?
當我們靜下心來誦經,也許念的不是字,是內在的波動。
當我們說出每一句話,也許傷的不是別人,是自己的功德。
當我們做出每一個選擇,也許不是命運的安排,而是心念的結果。
這些,祖師都知道,也會在適當的時機,透過拆文點醒我們。
放不下,都是因為「貪嗔癡」
很多人說:「我知道要放下,但真的放不下。」這就要看看,你的心,是不是落入了貪、嗔、癡之中:
- 貪:得不到就痛苦,擁有了還想要更多;
- 嗔:一點不順就憤怒,滿口怨言、斤斤計較;
- 癡:明知執著會受傷,卻還是放不下那段人、那件事、那個念。
這些心魔,不是別人給你的,而是你自己養出來的。祖師拆文中的提醒,不是懲罰,而是慈悲的點醒—讓你能早一點轉念,少一點損傷。
一念放下,就是轉運的起點
很多人常說:「我明明很努力修持,為什麼還是那麼多波折?」
其實,道場不是免災的保證,而是教我們如何應對人生的風浪。
當你心念不正,就算祖師給你光,你也接不住;當你執著於形式,就算你念再多經,也只是空轉。
只有當你真的願意放下、檢視自己的內心,轉念,才能真正地「腳踏七星」,走在光明正道上。
小事成魔,大事化光
有時候,一件小事就讓人翻江倒海。
像是便當少了一塊肉、朋友一句話讓你多想,結果一整天心情都不好。這些小事,如果不檢視,很容易變成心魔。
我們修行的目的,不是變得神通廣大,而是學會在這些瑣碎中,依然能安住內心。
最後,白老師要說:真正的自在,是心無罣礙的安然
親愛的門生們,修行從來不是「變得厲害」,而是「活得安然」。
當你願意放下、看見、轉念,
當你願意腳踏七星、走正道,
你會發現
輕鬆自在,不是別人給的,
而是祖師一直想教你找回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