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路上|修持跟修行是一樣的嗎?

 

很多人以為「修持」跟「修行」是一樣的,聽起來只差一個字,但在天道來看,這兩個詞代表的層次與落點是完全不同的。

祖師曾說過:「修行是方向,修持是方法;修行是願心,修持是實踐。」

如果你只修行不修持,那就像嘴巴說要走,但腳沒踏出去;

如果你只修持不修行,那就像拼命做事,卻忘了為什麼開始。

 

 

 

修行,是你的心往哪裡去

「修行」這兩個字,重點在「行」——你這一生,要走去哪裡?

你走的是一條為自己、為貪欲、為靈驗的路?

還是一條為成就天命、為利益眾生、為光明而行的路?

修行,是你的心願,是你的方向。

你想離苦得樂,想活得清明,想對得起天地良心,這就是修行的初發心。

但光有心還不夠,修行只是出發點,沒有修持,修行也只是空談。

 

 

 

修持,是你願不願意一步一步走下去

「修持」這兩個字,重點在「持」——你願不願意守住正念,堅持到底?

  明知道不能貪,卻還在算計,那是修行沒落地。

  明知道要慈悲,卻說話傷人,那是修持沒到位。

  明知道要積功果,卻偷懶拖延,那是修不成的根。

修持,就是你怎麼活出修行的心。

是你每天怎麼講話、怎麼做事、怎麼對待別人、怎麼調整自己。

不管你修哪一門、拜哪一位祖師,最終都要回到這件事:你有沒有在落實。

 

 

 

 

很多人誤會:修行=修法門?

我必須說清楚,很多人一走進靈修領域,就急著說要「修法門」。這是錯的。

法門,不是你想修就修得到的。

真正的法門,是祖師認可你、覺得你準備好了,才會交給你。

不是你去選法門,而是法門來選你。

你若心性不穩、動念不正、氣場混亂,祖師怎麼會把法門交給你?

法門是工具,更是責任。

你連穩住自己都做不到,怎麼承接祖師要你辦的事?

所以,在希夷門,我們不鼓勵「搶法門、爭身份」。

我們要你先修穩自己,補足功果,真正走得正,祖師自然會來對位。

 

 

 

修行是意圖,修持是紀律

修行的人很多,但真正能修持到底的,並不多。

因為修行可以感性,但修持要理性。

修行講願力,但修持講紀律。

你說你想幫助眾生,但你自己情緒都不穩,那怎麼幫?

你說你要回應祖師的安排,但你一遇到考驗就退縮,那祖師怎麼安排?

修行是你心裡的夢,修持是你腳下的路。

有夢沒有走,永遠到不了;

一直走卻忘了夢,也只是機器人。

 

 

希夷門教你的是修持,幫你完成修行

在希夷門,祖師安排你清無形、參加法會、面對分割、補足功果、練六藝,

這些都不是表演給誰看,也不是拿來交換靈驗的。

這些是你修持的過程,是你實踐修行的方法。

你若能把修持走對了,你的修行之路,才會真正成形。

 

所以我說:

修行是你為什麼來,修持是你怎麼留下來。

修行啟心,修持成願;

有修行而不修持,是空殼;

只有修持沒修行,是迷路。

願你心有所行,行有所持,

走得穩,也走得遠。